网易首页 > 网易健康 > 正文

春节假期偷懒不刷牙?小心口臭!

0
分享至

深夜躺床上准备入睡的你,突然想起一件事辗转反侧——牙还没刷。

“到底要不要开灯下床,刷完牙再睡?”

这时,相信不少人都舍不得离开被窝,选择偷个懒。殊不知,众多影响口腔健康的疾病就潜藏在这样日常的侥幸之中。

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12岁年龄组的牙龈出血检出率为58.4%,牙石检出率为61.3%。

随着年龄上升,口腔健康状态逐渐变差,到55-64岁,国人牙周健康率仅为5%,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超过了90%。也就是说,每10个中国人中有9个有口腔疾病。

长期以来,龋病、牙龈发炎及出血、口腔异味、敏感及牙齿缺失,是困扰国人的常见口腔问题。

其实,众多口腔问题的源头,都是由口腔内致病菌引起的,而晚上不刷牙便是那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潜伏杀手”。

01细菌,口腔里的常驻民

事实上,我们的口腔一直是个绝对有菌的环境。随着日常咀嚼进食、吞咽口水等动作,有超过500种细菌菌株漂浮在口腔中,维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

当我们刷牙结束的几分钟内,唾液糖蛋白就能选择性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获得性膜。它的厚度虽然只有几微米, 却是众多细菌的完美“落脚点”,也为口腔致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有实验就从早期牙菌斑中检测出了包括牙周致病菌等多种细菌,但这仅仅是口腔细菌繁殖的开始。

早期定殖的第一批微生物,黏附于牙齿表面、牙龈上皮等牙周组织上,它们在这里以小时为繁衍周期迅速扩散。

24小时后,菌落完全融合,覆盖牙面;48小时后,原本结构相对简单的获得性膜“进化”成为牙菌斑生物膜。

要知道,牙菌斑生物膜并非细菌结构上的简单叠加,而是构建极其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繁殖得很快,在牙周的不同部位形成“村落”。

健康状态下,菌群的正常活动并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但当某些特殊条件下(如不及时刷牙造成口腔 pH 失衡),有害病菌开始对牙齿周围组织造成侵害,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02睡前刷牙,非常必要

不难看出,从漂浮在口腔里的细菌到形成牙菌斑,细菌的扩散速度惊人。而在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之前,细菌跟牙齿的结合其实并不牢固。

所以想要“阻断”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及时刷牙是有效的手段。

当漂浮在口腔中的细菌四处寻找落脚点时,我们靠牙刷的“机械摩擦”破坏细菌附着,扒在牙齿上的生物膜便会分崩离析。这就是牙医一直推荐的一天刷牙两次的原因,刷牙就是针对口腔环境的定期保洁,不给细菌可乘之机。

其中,晚上那次刷牙格外重要。

晚上吃过晚饭的口腔环境,本身就有利于细菌繁殖,当人处于闭口睡觉状态,口腔往往处于封闭、缺氧状态,此时有害菌便更容易滋生繁殖。

与此同时,夜间唾液分泌的变化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重要条件。

要知道,白天唾液分泌量是晚上的八到十倍,唾液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细菌的滋生。而当夜间的口腔唾液分泌量骤降,原本唾液中能保护牙齿的溶菌酶,也随着睡眠分泌量骤减,这无异于给了细菌更宽松的繁殖环境。

晚上偷懒不刷牙就睡觉,早上起来再刷,无异于给了牙菌斑双倍的时间大肆扩张,最后牢牢地定植在牙齿上。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只有36%的成年人每天会刷两次牙,六成以上成年人都在基本口腔清洁方面不合格。

换言之,大部分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03口腔健康面临的威胁往往不易察觉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晚上没刷牙第二天早上嘴里的味道格外浓烈。事实也确实如此,80% 的口臭都是口腔问题引起的,还有小部分来自胃部和消化道。

现代医学认为,口臭是由于口腔有害菌——厌氧菌在夜间过度繁殖导致的,分解消化口腔内食物残渣、细胞、有机物和血液,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所致。

你可以将口臭视作晚上不刷牙的“小报复”,但口臭问题不及时处理,更多牙齿疾病也正在默默酝酿。

当被送进嘴的液体和食物残渣长期残留在牙龈沟里,细菌聚集形成菌斑后,随着经历不断沉积、钙化,牙菌斑便会最终进阶成为牙石。

此时,牙结石就是细菌的老巢,它吸收了大量细菌毒素,并和新的牙菌斑一起不断刺激牙龈,发生炎症反应,甚至出血。

久而久之,当牙龈萎缩牙周组织被破坏,便会进一步恶化成为“牙周炎”。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困扰,很多人牙齿上默默存在的“小黑缝”,也有可能是蛀牙的信号。

当嘴里的食物残渣(包括糖类)被细菌分解后,会产出酸类物质日复一日腐蚀牙齿硬组织,导致牙齿表面脱矿,久而久之蛀牙就产生了。

这些日积月累形成的牙齿问题,就不是通过简单刷牙就能解决的了,口腔医院的根管治疗、补牙等昂贵套餐,正在向你招手。

事实上,口腔是一个通往身体其他部位的“窗口,口腔健康可以反映全身健康的状况。

它不仅是牙齿、牙周等病痛的直接体现,还与心脏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从个人饮食习惯,到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口腔护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不论早晚,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对口腔内的每个角落悉心呵护,才能塑造全身的健康状态,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 乌日汉.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N].微生物学报, 2018, 58(11)

[3] 周学东.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J].华西口腔系学杂志,2010,28(2)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男人做爱后,多久可以再次做爱?

男人做爱后,多久可以再次做爱?

孙华贵
2023-03-23 07:00:02
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共37人,很难记得住?我来说给你听

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共37人,很难记得住?我来说给你听

曹正时尚
2023-03-23 02:35:19
霸王龙终于不再卖萌了! 史上最精确的霸王龙复原图发布!

霸王龙终于不再卖萌了! 史上最精确的霸王龙复原图发布!

沙雕动物世界
2023-03-23 07:20:03
央视报道95后夫妻档日入9000元后续,一个谎言需要几个谎言圆?

央视报道95后夫妻档日入9000元后续,一个谎言需要几个谎言圆?

阿九来了
2023-03-22 16:45:00
三星长公主接待LV总裁!穿千鸟格财阀感十足,78岁的妈妈也来了

三星长公主接待LV总裁!穿千鸟格财阀感十足,78岁的妈妈也来了

时尚丽人风行
2023-03-22 21:17:07
李嘉诚:不管香港还是内地,房价将迎来大调整,房子不值钱了!

李嘉诚:不管香港还是内地,房价将迎来大调整,房子不值钱了!

老狼追星
2023-03-21 09:07:24
王挺再翻拍《亮剑》,7天票房仅260万,整容脸秀芹,观众直呼上当

王挺再翻拍《亮剑》,7天票房仅260万,整容脸秀芹,观众直呼上当

文娱阁四当家
2023-03-22 12:00:20
章子怡早年和老外沙滩照片流出,泳裤被扒到一半,整个人压了上去

章子怡早年和老外沙滩照片流出,泳裤被扒到一半,整个人压了上去

梗中娱乐
2023-03-17 17:46:55
中国向全世界宣布:这条河流或将不再流入印度,印度人:凭什么

中国向全世界宣布:这条河流或将不再流入印度,印度人:凭什么

生活作战
2023-03-22 09:13:07
中央一号文件:3月开始,土葬、火葬一刀切?推行农村丧葬改革!

中央一号文件:3月开始,土葬、火葬一刀切?推行农村丧葬改革!

教育姿态侃
2023-03-22 14:17:00
蔡英文下周窜美,外交部发出警告后,台防卫部门:已做好应对预案

蔡英文下周窜美,外交部发出警告后,台防卫部门:已做好应对预案

袁周院长
2023-03-22 19:14:53
美国情报机构向印度提供了中国士兵的实时点位和兵力部署细节。

美国情报机构向印度提供了中国士兵的实时点位和兵力部署细节。

王者游侠
2023-03-22 15:58:15
老汉在河边蹭大姐臀部,双手伸进领口来回摸索,催促一起回家休息

老汉在河边蹭大姐臀部,双手伸进领口来回摸索,催促一起回家休息

培大看众生
2023-03-18 00:34:12
网传缅甸泰国在“嘎腰子”,是真的吗?器官贩卖离我们仅一步之遥

网传缅甸泰国在“嘎腰子”,是真的吗?器官贩卖离我们仅一步之遥

DrX说
2023-03-21 15:35:20
美财长耶伦:与银行破产有关的成本不应该由纳税人承担

美财长耶伦:与银行破产有关的成本不应该由纳税人承担

财联社
2023-03-23 01:03:17
超模真空上阵一丝不挂,奥斯卡派对走秀,别拿擦边当艺术

超模真空上阵一丝不挂,奥斯卡派对走秀,别拿擦边当艺术

于默默爱娱乐
2023-03-19 16:00:47
每日核酸阳性4000人以上,多地网友感染,专家:新冠没有消失,处于低水平流行

每日核酸阳性4000人以上,多地网友感染,专家:新冠没有消失,处于低水平流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2 14:29:12
访俄后迎来的新挑战:新冠溯源、大飞机、贸易脱钩

访俄后迎来的新挑战:新冠溯源、大飞机、贸易脱钩

半塘资讯
2023-03-23 05:13:26
又打到了克里米亚!俄黑海舰队基地遇袭,当地居民排长队乘车跑路

又打到了克里米亚!俄黑海舰队基地遇袭,当地居民排长队乘车跑路

门卫秦大爷看世界
2023-03-22 17:48:11
官方:34岁德国前腰厄齐尔宣布退役

官方:34岁德国前腰厄齐尔宣布退役

直播吧
2023-03-22 19:23:05
2023-03-23 09:52:49

头条要闻

媒体: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推动和谈 多次提到北约

头条要闻

媒体:中俄元首签署"联合声明"推动和谈 多次提到北约

体育要闻

曝曼联收购期限推迟,两变数引发闹剧

娱乐要闻

王祖蓝公司大搞春茗 一家五口罕见现身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微软AI全家桶上新啦!GPT-4进军GitHub

汽车要闻

福特发布电动探险者 MEB平台打造 竖屏可升降

态度原创

本地
亲子
艺术
手机
游戏

本地新闻

塌房的橄榄菜,在潮汕餐桌上到底啥地位?

亲子要闻

清华教授:避免孩子被人工智能取代,一定要培养娃的两个技能

艺术要闻

陆小曼用丹青度化寂寥,入世之美画如其人

手机要闻

体验过OPPO Find X6 Pro,我总结了四个字:「脱胎换骨」

韩网热议TES不敌OMG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