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苗成为了商品,在社会中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流通、销售和分配时,它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2022年7月16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第一届第一次委员会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在专委会成立会议上致辞表示,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与疫苗生产和分配相关的资源投入,以及产生的效用和效益,将能有效的在理论上支持我国与疫苗相关的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助力我国疫苗行业的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中的预防接种工作的推进,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现。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
疫苗产业是当前现代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热点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国,我国每年疫苗的批签发量在10亿剂次以上,在全球排名第一。因此,建设我国的疫苗行业、疫苗工业,对于改善人民健康,发展社会经济极为关键。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威胁依然十分严峻,新发和突发传染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确保我国疫苗工业生产的质量安全和产能扩大,对国家和人民至关重要。
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构建了疫苗经济学专业的知识平台,使全国相关专家可以共聚共议,汇集智慧经验,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为我国疫苗行业和计划免疫的发展提出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正如封多佳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时至今日,我国疫苗产业的规模巨大,行业中的重要决策和行动,涉及国计民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成复杂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慎之又慎,尤其需要有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和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为协会提供专业知识上的支持,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群策群力,凝聚智慧,用科学的方法,为我国疫苗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让我国疫苗及其相关生物制品行业可以在科学证据的支持下,又稳、又快、又强的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发展,服务于人民健康。”
封多佳会长认为,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协会赋予新的活力和力量,使我们可以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去审视和研究疫苗及疫苗接种的经济属性,让我们更好的促进疫苗行业发展,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对推动我国疫苗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方海教授
首届主任委员方海教授就该专委会主旨、机制、管理办法做出了具体介绍。方海教授指出,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首先需要开展中国疫苗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聚焦疫苗需求、供给、价格、行业发展等方面。其次,针对我国计划免疫政策,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和管理的特点,开展多种疫苗经济学评价研究,为我国免疫规划政策服务。最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差异性较大,在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方面的政策措施有所不同,就需要与各地区的疾控中心、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开展合作,服务地方的公共卫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