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通州院区召开院长办公会、党委会及现场办公会。


会议就通州院区工程交接、配套设施完善及开业前筹备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为通州院区顺利开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 门诊楼可容纳日门诊量4000人次,门诊单元功能版块设计充分考虑了科学化引导患者流向与分布,同时设有充足的信息化、便捷化设备,方便患者挂号、就诊、缴费。
门诊空间明亮、宽阔,就医环境舒适优美,自然的采光与通风、茂盛的景观庭院与色彩丰富的建筑搭配,让就医环境变得更有温度。
■ 通州院区引进的联影北斗CT uCT780,以超低扫描剂量实现精准成像;西门子magnetom amira自由呼吸1.5T磁共振,有效抑制运动伪影,拥有目前业内最快的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并降低97%的噪音声压,提升了医院医疗检查与诊断水平的同时让患者拥有更加舒适、高效的就医体验。
■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落户于通州院区,设有创伤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抢救复苏等医疗单元,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紧密联系,结合空中救援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处置等重要功能,为创伤急诊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和救治空间。
同时中心整合全院重症资源,包括中心ICU、轻装ICU、急诊留观ICU等在内共计72张重症监护床位,具有新风空气净化系统和中央空调,配备了高端监护仪、多功能吊塔、输液工作系统、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国际国内先进专业医疗设备,为全院各种危重症患者生命支持及器官功能支持提供了有效保障。
■ 位于医院西南侧直径30米的地面停机坪,按直升机紧急救援最高承重标准建设。作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体单位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单位、北京市应急保障医院,位于首都副中心的通州院区将成为重要的创伤急救中心,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提供最为优质的医疗保障,为今后京津冀地区的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搭起"空中生命线" 。
■ 病房楼共有床位800张,设有16个病房单元,患者病房、护士工作区域、医生工作区域布局合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
儿科病房设计让孩子仿佛置身海洋乐园,哪怕是在疾病面前也能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 中心手术室配备了16个层流手术间,其中包括4个Ι级手术间,手术室配备有包括德国高端麻醉系统、无影手术灯、电动手术床、输液注射工作系统与手术吊塔等在内的一流硬件设施。
■ 行政科研楼坐落在院区西北角,是医院大型会议活动、行政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承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型枢纽;更是未来一系列高水平临床试验、临床研究进行的重要基地。
医院以国家级优势学科为先导,在通州院区建立起规范的、先进的、与国际接轨的学科榜样:
创伤急诊急救中心
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的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将立足通州院区,以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与空中救援为切入点,建立覆盖京津冀的创伤急救体系。
妇产中心
妇产中心,将从产科、妇科、生殖医学、产前诊断等方面进一步满足京津冀患者需求。
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的建立,将集中肿瘤领域多个优势学科团队,成为肿瘤综合性诊断治疗研究基地。
研究型病房
医院首批研究型病房落户通州院区,一系列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等高水平临床研究将在这里开展,为加快推动医药健康协同创新,推进医药创新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作为百年老院,作为公立医院排头兵,作为进驻首都副中心的委管医院和北京大学附属医院,通州院区将进一步全方位承担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和公共卫生职能,发挥技术能力、学科水平的传帮带作用,提升通州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承担首都副中心医疗卫生服务
一期编制床位800张,提供配套优质医疗服务,国家级优势学科团队和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全面进驻, 满足辖区居民就医需求。
2、提升通州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与区域内多家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全面合作共建,提高疑难危急重病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
3、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共建医养、医康、医护、医产为主要链条的国家智慧健康示范基地。
4、履行公立医院之公共卫生职能
落实传染病监测预警、防控预检、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管理职责,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和防控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5、助力京津冀医疗领域协同发展
立足首都副中心,辐射京津冀,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居民就医获得感,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随着开业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业已经进入倒计时,并将成为辐射京津冀的重要医疗服务保障基地,为北京冬季奥运会保驾护航。
在古老美丽的大运河滨,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将进一步描绘百年老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
来源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宣传中心、通州院区综合办公室
摄影 | 田竞冉、訾蕊
编辑 | 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