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健康 > 正文

别忘了在家做饭吃的好习惯

0
分享至
与经常外出吃饭的人相比,经常在家吃饭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较低。此外,甲肝、肺结核、幽门螺旋杆菌等传染病最容易在共餐中传播。

你还记得上一次在家做饭是什么时候吗?快节奏的生活下,聚餐、外卖成了多数人的日常。近日,《中国循环杂志》刊登一项中国台湾的研究提示,在家做饭次数多的人更长寿。与从不做饭的人相比,每周做饭大于5次的人,死亡风险降低50%。研究同时指出,当下43%的人不做饭,17%的人每周只做1~2次。

全球自己做饭的人在减少

“上班996,午餐和晚餐都在公司解决,没必要自己做饭。”“买菜、洗菜、切菜、炒菜,忙活半天才做好,吃完还要洗碗筷、擦桌子,下班后实在没体力和时间来做饭。”“想吃啥点外卖就可以,费心费力也不一定能做好。”……10月13日,记者在北京国贸附近随机采访了58位路人,他们最小的23岁,最大的46岁,被问及是否在家做饭,仅有6位中年女性表示“偶尔在家做晚饭”,因为“有小孩要照顾,不得不做”。部分受访者表示,周末偶尔在家做饭,但要“看心情”。

早在2014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一项调查就显示,我国67.1%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18~30岁中,仅有8.8%愿意在家做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从2017年的2.95亿增至4.09亿,占全部网民的43.5%。受今年疫情影响,1月至5月新增外卖企业10.6万家(以工商登记为准),较2019年同比增长766%。

外卖数量激增,餐饮店面就餐人数也没见少。商务部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多地餐饮市场火爆,等位现象络绎不绝。某网红餐饮店表示,排队1000桌是“正常现象”。

不仅中国,很多国家的人都不爱做饭了。美国著名作家迈克尔·波伦曾指出:如今美国人每天平均只会花费27分钟去做饭,还不到1965年的一半。英国居家做饭也越来越少,速食食品和冷冻食品销量大涨。新加坡各个社区都配有“食堂”,人们根本不用自己下厨。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表示,人们做饭少了,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做饭时间成本过高,“做饭的仪式感”让现代人觉得繁琐、浪费时间精力。第二,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餐馆、外卖、方便食品、自动食品售卖机等,基本可以覆盖每个人对“吃”的需求,做饭不再是必备技能。第三,“90后”一代人,从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导致会做饭的年轻人少之又少,从小到大没碰过锅碗瓢盆的不在少数。

在家做饭是对健康负责

经常有人问,学生族可以吃食堂,上班族可以点外卖,每天那么累了,为什么还要自己做饭呢?专家表示,平时多在家做饭,才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任的表现。

降低患病风险。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对10万人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与经常外出吃饭的人相比,经常在家吃饭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较低。此外,甲肝、肺结核、幽门螺旋杆菌等传染病,最容易在共餐中传播,外出就餐不用公筷,餐具不洁,都有可能感染上。曾强表示,自己做饭,可以保证餐具清洁、食材新鲜、烹调健康和调料合理。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更易实现营养均衡。

养成吃动结合。很多人讨厌在家做饭,主要是不喜欢收拾餐桌、刷碗洗筷。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饭后不推崇剧烈运动,马上快走也不行,但起身做做家务则非常适宜。据统计,以每小时计算,洗碗、收拾餐具大约能消耗136千卡,拖地可消耗200千卡,扫地消耗250千卡,就连倒垃圾都可以消耗150~200千卡。在舒缓的运动中,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相反,饭后直接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容易发生腹部肥胖。

远离餐桌浪费。不同于在家吃饭,食材可以按需购买,顿顿都能吃到新鲜的。但外出就餐,吃不了要打包,或干脆剩下倒掉;点外卖层层包装、一次性材料浪费又很严重。中国香港绿惜地球环境倡议总监朱汉强表示,今年新冠期间,我国香港居民一周购买约2110万次外卖,泰国塑料垃圾日增800公吨,新加坡2个月内垃圾增加逾千公吨。不仅造成粮食浪费,塑料垃圾在海洋中漂浮或沉降,最终都会通过食盐、蔬果、饮水和空气回到人类体内,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促进家人感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经常自己动手做饭的人,比不做饭的人幸福感更强,这是因为制作食物时付出的努力增加了价值感。研究还显示,经常在家吃饭的孩子,不容易心情低落或饮食紊乱。做饭的意义不仅限于吃。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一家人围在餐桌前,是阖家团圆的象征。洗菜、切菜、做饭,全家分工协作,每人做道拿手菜,与家人交流烹饪经验,增添浓浓的生活情趣,更能体会生活的烟火气以及平凡生活的美好。

别丢了在家做饭的传统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研究院研究员艾迪认为,当今,烹饪和缝纫的处境很相似。未来,烹饪也将变成一种爱好,而非生活必须。庆幸的是,新冠疫情期间,在家做饭成了一种全球热潮,很多人找回了做饭的乐趣。想要坚持在家做饭,又不被忙碌的生活压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建议不妨做些改变:

选用智能锅具。传统明火蒸、炒、炖、煮方式,油烟大不健康,对厨艺要求也高。可以找些“替代品”,比如炒菜用电磁炉、蒸东西用电蒸锅、烙饼用电饼铛等。煮蛋器、豆浆机等厨具,可使烹饪省时、省力,同时保存营养。

换个制作方法。煎炸、翻炒等烹调方式程序复杂,换成蒸、煮、拌等做法,不仅简便,也更加营养。黄瓜、番茄、紫甘蓝、生菜、甜椒、圆白菜等很多脆嫩蔬菜都适合凉拌。肉类可以一次多做些,分装成小份放入冰箱,吃时只需加热即可。

备好食材。下班再去买菜做饭确实让人心生疲惫,可以在周末或空闲时多储备一些食材,比如各种杂粮、杂豆,保质期长;干蘑菇、海带、木耳、银耳等易于存放;鱼虾禽畜蛋奶类,可提前购买;绿叶菜不好存放,建议少量多次购买,但耐储存的大白菜、花菜、白萝卜、胡萝卜、芹菜等存放一周没有问题。如今各种线上买菜APP比较流行,里面有各种食谱做法,甚至搭配食材一键购买,非常方便,可供选择。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荷兰学者认为: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中国人是最优秀的人种

荷兰学者认为: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中国人是最优秀的人种

清晴画萌宠
2023-05-24 15:31:30
外媒:中芯国际下架14nm工艺的原因清晰了

外媒:中芯国际下架14nm工艺的原因清晰了

社会故事集
2023-05-31 18:29:25
5-2!欧联杯冠军诞生,60岁穆里尼奥欧战决赛首败,罗马球员哭了

5-2!欧联杯冠军诞生,60岁穆里尼奥欧战决赛首败,罗马球员哭了

侃球熊弟
2023-06-01 06:09:06
98年九江大堤决口时,曾命令用大船堵口的市长刘积福,后来怎样了

98年九江大堤决口时,曾命令用大船堵口的市长刘积福,后来怎样了

晓记
2023-05-31 15:52:12
深圳一女子去朋友饭店捧场,却被提前帮点7472元餐,当事人:他把我当羊宰

深圳一女子去朋友饭店捧场,却被提前帮点7472元餐,当事人:他把我当羊宰

前海国际
2023-06-01 00:33:57
葡萄牙主帅:征召C罗的决定不应在办公室做出,而是在球场上

葡萄牙主帅:征召C罗的决定不应在办公室做出,而是在球场上

直播吧
2023-05-31 19:15:04
1.4亿年薪!梅西回归巴萨将获官宣,曝C罗重返欧洲,租借英超土豪

1.4亿年薪!梅西回归巴萨将获官宣,曝C罗重返欧洲,租借英超土豪

宠物大汇合
2023-05-31 18:21:07
你不知道的共和国惊天冤案,2000多封申诉信石沉大海

你不知道的共和国惊天冤案,2000多封申诉信石沉大海

苍山有雪
2023-05-17 10:24:14
体育总局亮剑!杜兆才案大反转,60岁贾秀全遭重创,打击大了

体育总局亮剑!杜兆才案大反转,60岁贾秀全遭重创,打击大了

何老师呀
2023-05-31 16:51:17
李想发文支持FF91,贾跃亭回应:期待来FF洛杉矶总部交流!乐视员工:希望100天内见到贾总

李想发文支持FF91,贾跃亭回应:期待来FF洛杉矶总部交流!乐视员工:希望100天内见到贾总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5-31 19:06:27
1900亿颗,美国宣布豁免芯片巨头,外媒:是华为打出的和平

1900亿颗,美国宣布豁免芯片巨头,外媒:是华为打出的和平

时代读财
2023-05-31 19:21:18
尘埃落定!76人和火箭达成决定!乌杜卡是哈登最佳选择

尘埃落定!76人和火箭达成决定!乌杜卡是哈登最佳选择

排球MVP
2023-05-31 21:47:24
卡米拉紧急向威廉求助!查尔斯希望在自己驾崩后, 有她的陪伴!

卡米拉紧急向威廉求助!查尔斯希望在自己驾崩后, 有她的陪伴!

黄小热点事
2023-06-01 01:36:26
出手了!荷兰两家光刻机巨头纷纷宣布,外媒:中国芯挡不住了

出手了!荷兰两家光刻机巨头纷纷宣布,外媒:中国芯挡不住了

基建不倒翁
2023-05-31 08:34:33
打人的视频全国人民都看了,官方回复很官方

打人的视频全国人民都看了,官方回复很官方

点滴娱综
2023-05-30 19:16:46
4月卖出1辆,发不出工资,又一车企要凉了?

4月卖出1辆,发不出工资,又一车企要凉了?

汽车消费网
2023-05-31 10:15:58
6.13亿美元天价续约!这表现签史上最大合同?他配吗?

6.13亿美元天价续约!这表现签史上最大合同?他配吗?

阿浪的篮球故事
2023-05-31 16:03:33
何赛飞,被封杀了?

何赛飞,被封杀了?

周冲的影像声色
2023-05-31 09:30:03
野营车“泛滥成灾”!上海迪士尼出新规,6月30日起这些车辆和载具禁止进入乐园

野营车“泛滥成灾”!上海迪士尼出新规,6月30日起这些车辆和载具禁止进入乐园

文汇报
2023-05-31 12:07:21
奥运冠军周苏红升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

奥运冠军周苏红升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

汲古知新
2023-06-01 00:43:02
2023-06-01 06:24:49

头条要闻

最新证实:日本失踪陆自直升机机上10人全部死亡

头条要闻

最新证实:日本失踪陆自直升机机上10人全部死亡

体育要闻

萨内蒂:皇马想要劳塔罗,但他在国米很开心 我认为梅西会回巴萨

娱乐要闻

陈妍希庆生现场照曝光 陈晓与儿子都在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马斯克已飞赴上海:明天见证全新换代Model 3下线?

汽车要闻

东风风神eπ01原型车亮相 还配折叠敞篷

态度原创

时尚
手机
教育
游戏
公开课

Z世代当道 这届年轻人心中的潮流什么样?

手机要闻

小米 14 Plus曝光:骁龙8Gen3+2.5D大直屏,续航迎来重大升级

教育要闻

6月高考四大热点:全国统考、查询成绩、网上咨询、填报志愿,你准备好了吗?

EDG首秀20分钟速通NIP

公开课

北大教授:95年出生的人,40%连高中都没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