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中日友好医院新近改造完成的患者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大厅东侧墙面上,“患者服务中心”6个醒目的大字跃入眼帘,让初到医院的人可以一眼看到。
第一次来医院、正准备给母亲办理入院手续的张女士(化名)走进大厅后,迎面就看到印有“住院办理出院办理”蓝色大字的4号窗口。窗口人员为患者办好入院后告诉她,不用走出这个大厅,出院及医保咨询、结算等多项业务也能办。张女士感叹:“医院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太方便了!过去到大医院看病总是很紧张,各种流程不熟悉,两眼一抹黑,这次到中日友好医院来,感觉能节省好多时间,心里也有底了。”
旁边的5号窗口,一对老年夫妇从消化科病房出来,仅用5分钟就办理完出院手续。“一点都不费事。窗口的小伙子怕我记不住,叮嘱了我好多注意事项,还告诉我有些查询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老两口看到医院关于预约挂号的海报,忍不住拿出手机“学习”起来。
改造后的患者服务中心集中整合了原挂号大厅、门诊1层住院窗口和2层的挂号收费窗口的多项服务功能,共设置20个窗口,包含床位调配、病案处理、医保咨询、检查预约、入院出院费用结算、医保结算、出院带药、综合咨询等功能。
彭明强副院长介绍,医院把患者服务中心改造工作列为院党委2020年重点工作之一,下大力气优化患者就医环境,实实在在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在疫情期间我们仅用10天时间完成改造,设立患者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是为了改变患者和家属来医院后因为不熟悉而造成的‘到处问、到处跑、处处等’现象,我们要让信息和流程代替‘患者跑’和‘家属跑’,让他们‘少问路、少跑腿、少等候’。同时也减少在办理各项手续过程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彭明强副院长说。
中日友好医院患者服务中心于6月28日改造完成,29日7时正式对患者开放。改造之前,医院对门诊、住院患者服务流程进行了深度梳理和优化,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患者服务中心的窗口功能、工位数量和服务流程。改造施工面积300平方米,于6月19日进场施工,28日全部完成。改造期间,周军书记、孙阳院长等院领导多次到改造现场亲自部署。勤保处、医务处、护理部、财务处、信息部、院感办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加班加点推进工作。29日凌晨2点,中心完成了所有的保洁、搬家等配套事宜,为患者服务中心顺利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
背景资料:
在改善医疗服务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中日友好医院一直致力于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和感受。医院通过为患者提供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提供网络、电话、自助挂号机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挂号提供便利。医院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增加停车位,缓解周边交通压力,方便患者尽快开车进入到医院接受医疗服务。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开设多学科中西医联合门诊,为患者在疾病治疗上提供了很多专业上的帮助和支持。未来,医院将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政府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发挥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的优势,借助信息化建设、医联体等扩大中日友好医院的辐射能力和影响,推动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图文:尹琳 审核:王燕森、张铁山、仇玉青)